![]() |
樊登/三采文化 |
會不會總有一種感覺?
讀了很多書,感覺沒什麼進步,讀過就忘?
試著做筆記,但是抓不到重點,不清楚該記哪些?
怎麼做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?
樊登,樊登讀書的創始人,書裡詳細說明了自己如何選書,讀書,
並且透過講書,把知識變成能力的方法。
為什麼要讀書?
作者本來也不是個愛讀書的人,
後來發現,大部分的生活難題,幾乎可以在書裡面找到解決辦法。
他開始大量閱讀並講書,創立的平台有上千萬人付費聽他說書。
要怎麼選書?
選書的原則:具有科學性和建設性。
科學性是可證偽的,能夠拿出具體事實,數據證明真實性。
而不是單純來自相信,就信以為真。
具有建設性的書,符合以下三點之一,
-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
- 使我們產生強烈的行動
-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
如何讀懂書?
那麼要怎麼讀懂一本書呢?
抓到核心概念和建構背景知識。
- 核心概念
套句作者的話,每本書有他的使命,也就是書的核心慨念。
讀書之前,先想想,
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?
或是,這本書的意義是什麼?
接著了解一下作者的寫作背景,
是在哪個時空背景,基於什麼原因寫下這本書。
例如,作者舉西遊記為例,書的主題看似是取經。路上克服種種困難,持續向前走。
但實際上,主題應是普渡眾生,唐僧發現有大乘佛法,而自己只會小乘佛法是不夠的,所以,他要完成自己的使命,把經取回來,普渡眾生。
這樣去思考脈絡才容易讀懂。
- 底層知識
有時候會發現讀不懂一本書,因為書裡參雜進階知識,
缺乏基礎概念之下,就像小一讀高一的教材,讀一百遍也讀不懂。
如果以投資來說,缺乏初級會計的知識,例如毛利,資產,利率等這些基礎名詞,又怎麼理解高手們討論的進階延伸性金融產品。
要想全面提升理解力,必須先建立底層知識,作者認為包括以下幾個部分
- 經濟學知識
- 心理學知識
- 國學知識
- 管理學知識
- 邏輯學知識
- 哲學知識
- 人生經驗
- 法學
這些基本素養不需要鑽研的很深,至少要知道一些學科的研究方法。
哪邊是筆記點?
厚厚一本書,怎麼分辨哪些快速帶過,哪些是書的精華,該好好記下。
首先要解構一本書,去蕪存菁,讀的時候逼自己想想看
- 這本書的架構?
- 如何開頭?
- 最打動人的故事?
- 最有價值的點?
那麼該怎麼去找最有價值的部分?
作者列出八條個人的評判標準,
- 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
- 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
- 感覺某種解釋令人很意外的時候
- 看出遞進關係的部分
- 看出轉折關係的時候,留意轉折後的部分
- 不同面向彰顯書籍內在價值
- 感到心靈衝擊的時候
- 書中的奇聞軼事
如何講一本書?
書讀了,也做了筆記,接著該怎麼開始講呢。
有兩個原則,
一是,不離題,不能加注個人觀點,必須尊重原文。
另一個是,要再創作,並非只是單純摘要,要能用自己的話說給別人聽懂。
具體的準備步驟有,開頭,架構,結尾。
最重要的是,開頭,作者稱之為「構建坡道」。
開場就要吸引人,覺得非聽下去不可。
可以是精彩的故事,親身經驗,書中精華所在。
特別一提的是,作者公開自己的心智圖筆記法。
不是邊讀邊畫,而是整本書看完以後,闔上書本,使勁回想讀過的內容。
畫的過程,不僅記下重點,同時梳裡思緒。
作者認為是一種高效的「知識輸出法」。
每次要準備講書前,作者複習繪製好的心智圖,重新整理一次思路。
套句作者的話,有建設性的書,讀完之後讓人躍躍欲試,
現在是不是想去翻翻手邊買了一直沒看的書?
讀完之後,要是想知道有沒有讀懂,試著講給別人聽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