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

[讀書筆記] 成功竟然有公式


天下文化

翻開這本書的你,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能心中渴望成功,

且正在尋找按照什麼公式能獲得成功,對吧?

成功的定義

首先,避免每個人認定的成功不一樣,作者對成功的定義是

「我們從所屬社群中得到獎賞」

也就是把成功視為 集體現象,在於他人如何看待我們自己的表現。

我們都認同,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優異的表現。

然而,並不是所有優異表現的人都能成功。

那麼到底是其他什麼因素影響最後的結果呢?

因此,作者對此展開一連串研究。

 

成功的關鍵,不是你以為的那樣

作者從各行各業,比如軍事,藝術,音樂,商業等不同領域,

從大數據裡發現和我們既有認知有落差的例子。

像是大學文憑和未來年收入的關係,紅酒大賽的評斷實驗,音樂排行榜對於歌曲暢銷的影響等等。

這些看似無法量化的問題,藉著蒐集多方的數據,進行大規模的分析,得出量化的答案。

從大數據中得出以下五大定律,並舉出各種例子回應剛才提出的各個難題。

 

成功的五大定律

第一定律: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,但如果表現的優劣難以判斷,則是人際網路能為你帶來成功

好表現不等於成功,關鍵是群眾的回應。

一二戰期間的兩位飛行員,紅男爵和馮克,就技術面來說兩人都是水準之上,馮克更勝一籌,但是馮克沒沒無聞,紅男爵的傳奇故事卻流傳至今。為什麼?

馮克行事作風穩扎穩打,安全至上,他的擊落悄然無息,堪稱一絕 ; 相反地,紅男爵把戰機漆成紅色,俯衝攻擊雷霆萬鈞,每次擊落都要把他的成功刻劃在人們心中。

成功要能快速激起廣泛的共鳴。

群眾發現紅男爵的象徵實在好用,當作英雄振奮士氣,激勵人心,於是放大了他的成功。

由此定律,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別人眼中很重要,就要找出自己的貢獻如何引發集體興趣。

也就是說,東西只是好不一定能成功,而是能不能讓群眾覺得和自己有關而且對自己有用。

 

第二定律:表現有上限,但成功無上限

表現有上限是常態曲線,比如人的身高,跑速,不太允許有離群值。最強的人類跑者也跑不過法拉利。

成功無上限則是密次定律,可以看見極端值,最常見的例子是財富,全球最有錢的前八個人,財富總和就已經超過全球後50%的人的總財富。

從紅酒大賽評判的研究發現,任何一位評審,對於同一款紅酒能給出同樣評分的情形,只有18%。即使是金牌評審在不同年度的表現也難一致。可以知道,一群表現都十分優異的品項,就算是專家也很難分辨高下。

大多數的決選可說是充滿「隨機性」,能進到決選,能力必定出色。

但是如果沒有得到首選,也不用灰心喪志,與其說是失敗,更可能是出於「時機」這樣的偶然因素。

我們能做的是,增加自己進到一大堆的決選階段,提高勝率。

 

第三定律:過去的成功× 適存度 = 未來的成功

成功會帶來成功

適存度是內在特質,並非絕對的價值優劣。而是讓我們比較,如果面對相同的買家,某項產品能否打敗其他產品。

比如書中說,我們不會把《格雷的五十道陰影》系列看做是「高品質」的書籍,但他的適存度(銷售成績)比其他純文學來得好。

過去的成功是優先連結。優先連結帶來的連鎖效應,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。

當你開始獲得第一個獎項後,會開始接二連三得獎。

社會學家稱之為馬太效應,引自馬太福音:「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。」

因此,不管一開始多沒人氣,只要適存度夠,每天主動獲得連結就會越多。

真正優秀的外科醫生,醫術高明,能把手術的後遺症降到最低,改善病人的健康,隨著行醫的經驗累積,口碑就會越來越好,吸引更多病人。

 

第四定律:雖然團隊的成功需要多元性和平衡,但功勞讚譽只會歸於特定個人。

團隊越多元,就越容易成功。有新人,有舊人,有合作經驗豐富的,也要有初次合作的,如此才得以碰撞及調和。但一山不容多虎,團隊愈是由單一靈魂人物領導,就愈成功。

你能想像一個廚房裡同時出現幾位像是阿基師的名廚嗎?

雖說新人一開始和某個名人合作,是建立聲譽的最好方式,但也僅於一開始,如果自己想要成功,就該啟動優先連結,打響屬於自己的名聲。

 

第五定律:堅持下去,成功隨時都可能到來

你成功的機率,與你的年紀無關,而在於你是否願意反覆嘗試突破。

愛因斯坦曾說「人到了三十歲,如果還沒對科學有什麼重大貢獻,大概就不會有貢獻了。」然而他自己推翻自己的說法,在五十六歲職涯晚期發表「量子糾纏」論文,也是得到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。

從研究中顯示,年紀不是主要影響因素,而是我們大多數人在三十歲之前,最是充滿精力和衝勁,而且尚未成立家庭,沒有孩子,父母也健康,可以心無旁騖在工作上。

這個論點可推斷,如果往後的歲數依然保持二三十歲時的生產力,加上累積的經驗,堅持下去,成功終將到來。

 

雖然列出五項公式,實則回推到初始定義,也是貫穿全書的核心概念

我們和「人際」之間的關係。

以上僅為僅簡單概述各定律,書裡對每個定律都舉出了許多實際案例,並且詳細的解釋推演,透過閱讀全文,能更深入理解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