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

[工作筆記] 國貿 | 出口報關各種編碼HSCODE/TIN一次搞定

 

辛辛苦苦生產了兩個月的貨物,終於準備送出國門,送出國家前一刻還有繁瑣的報關文件單據要提交,依據海關法的規定,進出口的發貨收貨人或委託代理人實際申報。主要為了避免走私貨物,逃漏稅等等不法行徑。海關可是國家的第一防線,當然需要嚴格審查,這樣一想當被退件的時候也更能體諒對方是盡忠職守。

表格上該提交的編碼一開始接觸讓人搞不清楚,不同的英文代碼和數字有各自代表的意思,編碼大致分兩種,一是商品代碼(物),另一個是稅籍編號(人)。


商品代碼 HS code

除了如實申報出口的商品內容和金額,還需填寫商品的稅籍編碼,

也就是HS code(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)

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,把全世界的商品嚴謹的定義,

免得A國說某產品在我國算家用品,到了B國卻吵著說這在我國是當作農業用具,

在分類上意見分歧,畢竟商品分類也牽涉到關稅優惠協議。

各別產品的HS code可在以下網址查詢:https://portal.sw.nat.gov.tw/APGQO/GC411

 

稅籍編號TIN

基於共同申報準則CRS(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),

國際之間有共同申報的義務,雙方共同申報以防止逃漏稅,

比如說有一批貨從大陸生產製造送到澳洲,

在出口報關時就要申報清楚這批貨是某某公司買的,

並標示該公司的稅籍編號,

在台灣就是我們熟悉的統編,也就是統一標號,

若是個人就是我們的身分證字號(ID number),

這串數字是我們在國稅局裡的檔案編碼。

同樣的,進口國進口時也要填寫進口申報單,

說明這批貨是跟誰買的,買什麼東西,多少錢,兩邊互相監督管控。

各個國家有專屬於自己的國家稅籍編號Tax Identification Number (TIN),

代碼也不相同,可在如下網址查詢特定國家的代碼:http://www.oecd.org/tax/automatic-exchange/crs-implementation-and-assistance/tax-identification-numbers/

 

舉澳洲的例子,可看到澳洲的個人(一般民眾)稅籍編碼是TFN,而公司(法人)是ABN。

圖片來源:OECD

 

申請出口報關前需要跟客人索要稅籍編碼,

由於各國的編碼方式不同,也並非每個職位的人都了解相關法規,

常常就會誤以為ABS(澳洲),RO(羅馬尼亞)是另一種代碼,

但其實都是TIN稅籍編碼的一種,只是在不同國家的編制方式不同。

 

剛開始菜菜的時候,又因為非國貿出身,

常常因為這些東西搞不清楚,跟客人溝通上也說不清楚,

瞎忙一場,摸索查資料才漸漸了解,以上簡單和大家分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